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我校党委组织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于7月7日—8日赴平邑县苏家崮抗日烈士陵园、九间棚展览馆,费县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沂水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沂蒙山根据地广场,沂南县沂蒙红嫂纪念馆,蒙阴县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活动。
在平邑县苏家崮抗日烈士陵园,党员代表向抗日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全体人员在抗日烈士纪念碑前肃立默哀并行鞠躬礼,表达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悼念之情。苏家崮抗日烈士陵园内安放着苏家崮战斗中牺牲的我军118名烈士的忠骨,其中墓碑上刻着名字的只有两座,一座是政治处主任陈晓峰之墓,另一座是烈士邱立瑞之墓,其他的116座都是无名烈士墓。全体人员还参观了园内全面反映八路军第115师在沂蒙的光辉历程和沂蒙军民的抗日革命历史的大型专题纪念馆——八路军115师在沂蒙纪念馆。

“九间棚虽然地处偏远,但风景这边独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九间棚的称赞。在平邑县九间棚红色教育基地,全体人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九间棚党性教育展览馆、九间棚旧址。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诉说着当年九间棚人民在全村九名党员的带领下架电、修路、治水、造地,用艰苦奋斗换来改天换地的非凡成就。九间棚人在党支部书记刘嘉坤带领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顽强的意志,战天斗地、艰苦创业;九间棚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个个吃苦在先、冲锋在前、任劳任怨,干出了党的威信,树立了党员形象,培育了“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九间棚精神。

中共山东省委原书记黎玉曾说“大青山突围战是山东抗战史上空前壮烈的一次战斗。” 一场壮烈的拼杀换取了几千人转危为安的空前胜利。这是山东抗战史上抗大人立下的有独特意义的战功,为山东抗日根据地保存下了革命的火种。在费县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前,党员们作出“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郑重承诺,让主题教育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缅怀英烈,汲取力量,大家纷纷表示深受触动。重温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感受战场的残酷和革命先烈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沂蒙人民踊跃支前、无私奉献的精神,进一步增强着每个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沂水县沂蒙山根据地纪念碑前全体党员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展现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心和决心。

在沂南县沂蒙红嫂纪念馆,老师们先后参观了“红色沂蒙山”展室、“红嫂原型明德英”展室、“沂蒙红嫂群体”等十个展室,通过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沂蒙红嫂故事,深入了解了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的奉献与担当,深切感悟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这一宝贵精神财富,体会到了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着共产党走的忠贞信念。

“发扬红色传统,牢记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蒙阴县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大家瞻仰了烈士英名塔和粟裕将军墓,怀着崇敬之心聆听解说员对孟良崮战役的详细介绍,全面了解孟良崮战役的情况。馆内陈列的一件件历史实物、一张张历史图片,再现了当年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场面,大家真切感受到革命前辈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及沂蒙人民的奉献精神。

通过现场教学,大家对“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有了更新的理解和认识,今昔对比,深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大家表示,将进一步学习和传承好革命先辈勇于奉献、艰苦奋斗、团结拼搏、不怕牺牲的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锚定争创“齐鲁名校”的奋斗目标,立足本职岗位,勇于担当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用实际行动推动学校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者:张松 摄影:任志迁 来源: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