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要求,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强化使命担当,10月25日—26日,我校组织党员、干部、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教师赴兰考、林州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现场教学暨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学习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时代品格。
在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内,全体人员沉浸式学习焦裕禄同志的成长轨迹和带领兰考人民战胜“三害”、种植泡桐的先进事迹。大家参观一件件遗物、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倾听一件件感人至深的故事,仿佛来到了焦裕禄同志的身旁,深刻感受到焦裕禄精神的巨大力量,心灵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焦裕禄同志提出的“干部十不准”“十条工作方法”“经验总结”激起大家的强烈共鸣与深刻思考。


焦裕禄烈士之墓前,党委书记叶长文与党委副书记、校长孟祥东代表全体人员向焦裕禄烈士敬献花篮;全体人员神情庄严,列队整齐,向焦裕禄烈士墓三鞠躬、绕焦陵缓行一周,深切缅怀焦裕禄同志,追思焦裕禄同志的崇高风范。祭英烈、学党史、汲取奋进力量,一股热流在每个人心中涌动。


来到焦桐广场,全体人员共同瞻仰焦裕禄同志当年亲手栽种的“焦桐”,聆听“焦桐”背后的故事。穿越时空、涤荡灵魂,全体党员在“焦桐”前重温入党誓词,铮铮誓言在焦桐树下回荡,大家对“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在红旗渠纪念馆内,全体人员认真倾听讲解员讲解,观看图片和实物,全面了解林县人民在艰苦岁月中,为解决缺水困境,历时十年,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硬生生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人工天河”红旗渠的艰难历程,实地感悟红旗渠精神,接受“红色洗礼、精神滋养”。

一渠绕青山,精神动天下。陡峭如切的青年洞前,这一由300余名青年突击队员历时一年五个月在坚硬石英岩上凿通的关键咽喉工程,让大家深切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大家触摸岩壁,遥想队员们腰系绳索凌空作业的场景,深刻体悟建设者们挑战自然极限的热血与担当,在感受工程震撼的同时,也深刻理解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的内涵,进一步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庄严地许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教育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此次现场学习,让参加活动人员深切感悟到红色精神的伟力,进一步增强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大家一致表示,要将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教育事业,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锚定争创“齐鲁名校”的奋斗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张松 摄影:张松 初审:张玉广 编辑:韩璐 终审:叶长文 来源: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