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下午,骨干教师示范课系列活动在我校阶梯教室举行。本次展示课由语文教研室付洪霞老师执教。语文组全体教师、文科组50岁以下的中级教师和各学科初级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分为授课和点评两个环节。
本节示范课是一节高二新授课——《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本课选自新部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北宋柳永的《望海潮》与南宋姜夔的《扬州慢》均为传世佳作,且都是以城市为表现对象。本节课付老师将“在比较阅读中掌握古诗词的赏析方法和通过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了解文学的城市记忆功能”作为教学重点,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厚植文化底蕴。

付老师以欣赏展现家乡美景的摄影作品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带领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本堂课围绕重难点,付老师精心设计了“诵读体验,把握基调”“置身诗境,整体感知”“交流赏析,手法比较”“洞悉诗意,探究主题”“思辨表达,城市记忆”等教学环节。各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把握文本,在比较阅读中感受两首词的美感,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方法,认识到古诗词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付老师的这堂课目标明确,内容丰富,设计新颖,亮点突出。主要有如下几个特色:一、突破了原有的单篇教学模式,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同学们在付老师的引导下将文学作品中的有关内容不断地进行对照、比较和赏析,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比较阅读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两个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明晰了词作的内容、情感及艺术手法,加深了对两首词的理解,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二、突破了以往的“面面俱到”授课模式,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付老师将两词进行对比,不拘泥于单一字词的理解,不追求每一句的“刨根问底”,而是精心确定对比点,重视对多文本的深度挖掘,关注学生由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三、突破时空限制,认识古诗词的当代意义。付老师在教学中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启发学生了解文学的城市记忆功能,认识词作中所蕴含的现实意义,学生受益匪浅。
本节课的设计立足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语文新课标中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充分发挥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教科处主任、语文教研室刘洪涛老师对付洪霞老师本节示范课作了精彩点评,他认为本节课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亮点和突破:一、本节课是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进行诗歌鉴赏教学的一次成功尝试,启发我们以后可以进行更多的类似的探究;二、进行大单元教学是很意义的,付老师将群文阅读与比较阅读相互融通,增加了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三、以“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了解文学的城市记忆功能”为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本次展示课充分展现了付洪霞老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深厚的专业素养与高超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听课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展示效果。
付洪霞,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三级心理咨询师。2002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担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会员。曾获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济宁市第七批教学能手,曲阜市优秀教师、曲阜市教育教学先进个人,曲师大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学校“第二届”“第三届”巾帼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发表论文十余篇;多次执教各级公开课;主持师大及校级课题两项,参与省级课题一项。
(作者:靳文婧 摄影:曹晓燕 靳文婧 来源: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