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世界上最动听的是人声,因为她,是最接近灵魂的乐器。”人声的交响便是合唱,童声是雀跃的短笛;男声是深情的簧管;女声是纯美的弦乐;而我钟爱的是“初中女声团”,因为她们是华美小提琴上轻舞飞扬的精灵。
一、“初中女声团”组建的必要性
“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初中女声团”的年龄段,正是唐代诗人杜牧所描述的曼妙年纪,她们正值初中学段,年龄从十二岁到十五岁不等,声音大多属于童声发展的后期,有些已进入变声期,而女生因为有变声期时间短且不明显的优势,更适宜组成合唱团。初中女生团音色纯净率真,既不像成人团那样注重技巧、过于粉饰,又不像儿童团那样直白,却自持一份“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娇羞,如同小提琴般缠绵悱恻,欲语还休。初中阶段是女孩成长的重要时期,更是合唱团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初中女声团”训练的科学性
初中的孩子正值变声期,课业负担加重,训练时间少,这一系列问题就需要我们进行合理、科学有效地安排训练。训练过程中避免过度用嗓,采用“轻声高位”的唱法,可以让孩子们灵活地转换换声区,并容易获得头腔共鸣。获得“轻声高位”感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小孩子间相互不服气,向对方嗤之以鼻的哼声,撒娇时嗲嗲的哼声,还有我们吃惊时惊讶的表情、闻花香时沉醉神情都可以找到高位置的感觉,这些也都可以作为我们训练哼鸣时的方法,只有声音位置趋于统一,才能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如果把初中女声团的音色比作小提琴,那么华美的音色不仅来自琴弦与琴体,重要的还要看如何运弓,而我们的气息就好比是琴弓,它才是美好音色的原动力,如同《乐府杂录》中记载:“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因此气息的训练是不可或缺的练习。
三、“初中女声团”曲目选择的合理性
初中阶段是孩子思辨能力和认知能力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审美和价值取向对孩子的整个人生都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合唱艺术的引领者,更要担负起涵养孩子良好艺术审美品位、塑造健康向上人格的重任,因此在选择合唱曲目上要煞费一番苦心。对于大部分初中女孩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最高音可以唱到小字二组的G,但是再高的音就勉为其难,所以在曲目选择上我们不要选择那些音域过于宽广的成人艺术歌曲。盲目追求艺术的高难度,却忽视当前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就是揠苗助长,得不偿失。
初中阶段的女孩性格活泼,稚气未脱,喜欢唱歌,热爱流行音乐,因此选择作品更要注重旋律的流畅性、生动性,作品内容既要符合她们年龄段的认知,更要贴近她们的生活。比如很多用流行歌曲或影视歌曲改编的合唱作品就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如《母亲的微笑》《大鱼》《蜗牛》《四季的问候》《最好的未来》等。这些作品让孩子们对流行歌曲的演绎有了全新的认识,让她们感受到流行歌曲以合唱的方式诠释,会带来更多的高级感,从而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不说教,却教于无形即是最好的教育。
四、“初中女声团”轻舞飞扬的多彩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丰富的高雅艺术给我们打开了国际视野,国际音乐节、国际合唱节的举办向我们呈现出世界合唱的无限魅力,视听结合、肢体语言丰富的合唱形式颠覆了我们对传统静态合唱表演形式的认知。比如世界著名的威斯敏斯特男声合唱团,他们每次出场都会以瞬息万变的队形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官体验,甚至在表演中大胆加入踢踏舞的元素,在保证声音不受丝毫影响的情况下完美演绎作品,令观众叹为观止。而我国的很多合唱团却仍然停留在传统拘谨单一的舞台,合唱会缺少感染力,参与音乐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肢体语言融入其中,如此才能真正享受到艺术带给我们的幸福感。
根据初中女生团的年龄特点,适当设计她们力所能及的舞蹈动作会为作品锦上添花,为了防止动作带来的气息不稳,我们可以把动作设计在作品的段落间或是钢琴的solo中,既不会让孩子们在表演中顾此失彼,又巧妙地填充了间奏中表演的空白,丰富了舞台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记得几年前舞蹈大赛中有支中学参赛队伍,她们的《菁菁校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女孩子们穿着五四时期的学生裙装,伴着《赤道与北极》的音乐跳起了华尔兹,那种唯美、高贵与清纯是无可比拟的。三拍子的作品原本就是浪漫、摇曳多姿的,在相关的作品中融入华尔兹舞步会让作品演绎得更加生动活泼。另外在演唱我国少数民族民歌时,也可以适当地加入民族元素的肢体语言和舞步,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一支可以轻舞飞扬的初中女声团,一定可以呈现一个更加绚丽多彩的舞台。
福楼拜说:“音乐使一个民族的气质更高贵。”合唱是提高国民素质与气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一群花季女孩的合唱艺术领路人,深深感到,让孩子们在舞台上美丽绽放,唱出和声的美好,体悟生命的交响是多么的任重道远。

刘玥,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曾获山东省优质课二等奖、山东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奖、济宁市高中、初中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济宁市第六批教学能手、济宁市艺术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指导学生合唱团多次参赛,获得山东省一等奖1次,山东省二等奖2次,济宁市一等奖3次,曲阜市一等奖3次,参赛作品《蜗牛》《母亲的微笑》获得山东省优秀实践教学成果奖。
(作者:刘玥 来源:教科处)